石料生產線的總體布局應面規劃生產車間生產過程的合理銜接。合理配置輔助生產設施、交通道路、供水、排水管線、構筑物、供電、控制、通信等。
1)石材生產線應根據工藝特點,使投資省、建設快、指標、運行、安生產、符合環保要求。
2)要注重緊湊,也要留出一些空間。應合理利用地形,為材料創造自流運輸的條件,并應盡量簡化內部物質運輸環節。
3)廠房和附屬設施應與外部和工廠運輸道路相結合。厚破碎車間應靠近物料場方向,成品堆距應接近混凝土生產系統。
4)輔助廠房應靠近服務對象,水電設施應接近主用戶布局。
(5)要避免在洞穴、滑坡、泥石流、填方區進行破碎、篩分、造砂等重要生產車間。如果布置在上述地段,應進行技術經濟論證,采取措施。
1)要有的靈活性,既要提前形成生產能力,以滿足石材前期施工的需要,又要適時調整生產方式,以適應原材料尺寸變化和骨料需求的不同。
2)設備的配置應根據工藝要求,石料巖波動具有的適應性,避免骨料級配,級天文;對同一設備相同規格相同的操作應該是對稱的或同軸安裝在同一標高,設備間距應滿足安裝、操作、維護的要求。
3)利用地形簡化內部骨料運輸和現場排水。
4)除寒冷地區外,露天可設置破碎、篩分、造砂車間,但應適當保護電氣設備。
粗加工車間一般應靠近主車場,但須有的安距離。大中型回轉破碎機,可直接進倉,進倉方式,機器應設置緩沖倉,生活容積不應少于2輛卸車。
小型旋轉式破碎機和顎式破碎機,應用于連續加料的方式,由料倉須設置為進料設備。
篩分車間布置時,應考慮與半成品堆場、成品堆場、破碎車間和砂車間車間要求的平面和立面的連接應盡量減少骨料的運輸和下降,應避免帶式輸送機向下。
在破碎篩分設備中構成閉路工藝生產,應在破碎設備配置車間內。
在破碎設備一般不設中間倉,當破碎設備的2以上,或需要被分成兩個獨立的系統運行,應設置在料倉中,在10min-15min劑量在破碎機的破碎能力,破碎前15min-20min用量的破碎機。
金屬加工設備應配置在破碎車間的帶式輸送機上。
當采用棒磨機使砂的制砂車間中間料倉應8h ~ 16h生產儲備。當砂、破碎和篩分作業系統是相同的,小的值應取。車間布局應考慮容易添加。
采用細粉碎機破碎機砂,篩砂設備應與閉合回路形成,并保持顆粒大小,加料連續穩定。